瑞士時間11月12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公布了2019年版《世界知識產權報告》。通過分析幾十年來上千萬份專利和科學出版記錄,報告認為,全球創(chuàng)新活動的合作日趨緊密、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
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7年間,約30個大城市熱點地區(qū)專利總量和科學活動分別占全球的69%和48%。這些城市主要位于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
報告認為,創(chuàng)新合作日益緊密。在21世紀初葉,64%的科學論文由科學家以團隊形式完成,54%的專利由發(fā)明人團隊獲得,近年來這些數(shù)字分別增至近88%和68%。在專利方面,國際合作發(fā)明所占份額持續(xù)攀升至2009年的11%,但在此后略有下降,部分原因是某些國家的國內合作迅速增長。
大多數(shù)國際合作發(fā)生在頂尖的大城市熱點地區(qū)。排名前十的熱點地區(qū)(舊金山—圣何塞、紐約、法蘭克福、東京、 波士頓、上海、倫敦、北京、班加羅爾和巴黎)占全部國際合作發(fā)明的26%,而位于美國的熱點地區(qū)是全球合作最為緊密的地帶。
報告還指出,2000年之前,日本、美國和西歐經濟體占全球專利活動的90%、全球科學出版活動的70%以上。隨著中國、印度、以色列、新加坡、韓國等國專利活動的增加,以上份額在2015年至2017年間分別降至70%和50%。
與此同時,科學活動和發(fā)明活動的模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茖W活動在全球范圍內更加普遍。許多中等收入經濟體的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產生了大量科學出版作品,但這些經濟體產生的專利相對較少。(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