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主辦,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贊助并協(xié)辦的第三屆“華政·集佳”杯綜述競賽于2017年4月拉開帷幕。競賽面向全國高校研究生及優(yōu)秀本科生開展,要求參賽選手組成一至四人的研究小組,針對現(xiàn)實存在的專利與商標熱點法律問題,進行案例綜述和文獻綜述,競賽吸引了全國二十多個省份幾十所高校的一百九十余組選手報名參賽,已于2017年11月12日順利閉幕。
啟動儀式點燃熱情
2017年4月26日晚18時,第三屆“華政·集佳”杯綜述競賽啟動儀式在華東政法大學交誼樓第三會議室舉辦。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唐春老師、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李文紅主任出席并致辭,唐春老師、郭鵬鵬博士和集佳陳紹娟律師做了指導性講座。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分為宣講介紹和綜述學習講座兩個環(huán)節(jié),指導老師們傾囊相授,不但讓參賽選手們明白了綜述在學術研究中的重要性,更教授了參賽選手們進行案例綜述和文獻綜述的技巧與方法,為本次競賽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學術活動豐富精彩
“華政·集佳”杯綜述競賽不僅供參賽選手們比拼學術能力,還是一個提升選手們專業(yè)能力的學習平臺。在主辦方和協(xié)辦方的通力合作下,開展了“知識產權論文寫作與投稿”專題講座和“律所參觀交流活動”等學術交流活動,幫助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拓寬學術研究的視野、提升學術研究的能力。
2017年11月12日上午9點半,第三屆“華政·集佳”杯綜述競賽系列學術活動之“知識產權論文寫作與投稿”專題講座在長寧校區(qū)交誼樓第三會議室進行。講座主講人為《電子知識產權》資深編輯周春慧老師,主持人為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唐春副教授。講座內容分為撰寫與投稿兩個部分。在論文撰寫方面,周老師就 “選題”、“文獻查閱、收集、閱讀”、“結構”、“撰寫”、“修改”、“成稿”六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指出了在相關撰寫過程中應當避免的常見錯誤,講授了一篇好論文的具體撰寫方法。在投稿方面,周老師介紹了知識產權領域主要學術期刊的基本情況,以及各個期刊所偏好的論文題材,引導同學們有的放矢。在最后交流環(huán)節(jié),周老師對同學們的問題進行了答疑解惑,與同學們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
2017年11月13號上午10點,第三屆“華政·集佳”杯綜述競賽系列活動之“律所參觀交流活動”在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開展。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唐春副教授帶領競賽獲獎選手來到了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李文紅主任熱情接待了前來參觀交流的老師和同學。首先,李主任帶領大家參觀了律所的工作環(huán)境,并解釋了律所名稱及標志的具體含義——“集佳”即好人的集合,表明律所在人才招納上的態(tài)度。標志采用英文“Unitalen”中的字母U和T組成,呈現(xiàn)天平、獎杯的外觀,寓意律所的追求和聲譽,穩(wěn)重大氣的天藍和海藍顏色組合也展現(xiàn)了律所容納百川、放眼世界的廣闊胸懷。隨后,李主任進一步向大家介紹了集佳的企業(yè)文化、部門組成、取得成就,并就同學們所關心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對法律人才培養(yǎng)頗有心得的李主任還提出了作為法律人士所取得成就的高度取決于四個要素,即知識儲備、能力素質、倫理道德與眼光格局,勉勵同學們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
閉幕儀式收獲滿滿
2017年11月12日下午1點半,第三屆“華政·集佳”杯綜述競賽落下帷幕,競賽閉幕儀式在長寧校區(qū)交誼樓第三會議室進行,包括頒獎儀式和經驗交流大會兩個環(huán)節(jié)。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黃武雙教授、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李文紅主任、《電子知識產權》資深編輯周春慧、同濟大學張韜略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學郭鵬鵬副教授出席了本次儀式,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唐春副教授、尹臘梅副教授擔任主持,各競賽獲獎小組成員們參與了本次儀式。
頒獎環(huán)節(jié),由黃武雙教授、唐春副教授、李文紅律師、尹臘梅副教授、周春慧編輯、張韜略副教授、郭鵬鵬副教授為獲獎者頒獎。本次競賽共評出一等獎4組,二等獎6組,三等獎8組,提名獎27組,優(yōu)秀獎30組。
交流環(huán)節(ji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題為“研究性綜述與論文寫作”,由尹臘梅副教授擔任主持。同濟大學張韜略副教授、《電子知識產權》周春慧編輯與南京理工大學郭鵬鵬副教授紛紛結合自己學術研究與工作經歷,闡明了綜述性文章寫作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撰寫經驗與心得。第二部分主題為“綜述寫作經驗分享”,由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李旭穎擔任主持。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李安同學、上海交通大學張斯瑋同學、華東政法大學姚藝同學、華東政法大學李若源同學結合自己的獲獎綜述作品,對撰寫過程中的心得經驗進行了分享。
至此,第三屆“華政·集佳”杯綜述競賽圓滿結束。本次競賽打破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障礙,充分提升了參賽選手把握學術脈絡、研究司法實踐的能力,夯實了選手的學術基本功,切實提高了選手在論文寫作和未來實務工作中的綜述研究能力。